原標題:記者手記:現代科技與傳統智慧促進兵團發展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馬哈茂德·塔希爾):7月11日,在阿拉爾市的第二天,我們參觀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十團的苗木繁育中心、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現代農業示範田,見識到了很多從未見過的現代科技產品,也再次領略了一些似曾相識的傳統智慧。
  在苗木繁育中心,我們看到3米長的絲瓜,長在樹上的番茄,黃皮紅瓤和綠皮黃瓤的西瓜。園中種植了各國的國花,其中就有巴基斯坦的國花茉莉花。我們參觀的時候,一些年輕人正在細緻地培育植物幼苗。
  從苗木繁育中心出來,我們又去參觀了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現代農業示範田。在開發區內的拓新節能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我們看到工人們正在用石頭做一種特殊的布。據說,這種布是用玄武岩做成的,可以用作建築材料,還可以製作專門的防火服。
  在農業示範田中,我們瞭解到,棉花的種植和採收都由機器完成,節省了大量人工。在一個機控間,我們看到一個巨大的滴灌裝置。這個裝置由一部計算機操作,通過計算機就可以控制灌溉區域。聽說一些地區還曾經使用過飛機進行播種。據瞭解,水稻、棉花和棗樹的種植中都應用了大量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棉花種植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機械化水平以及新技術的運用在這個地區都是最先進的。
  有意思的是,在兵團的田間行走,除了先進技術,我們還見識到了許多中國的民間傳統智慧。比如,很多棉田周圍都會種植一行玉米,目的是為了減少棉鈴蟲。因為棉鈴蟲是威脅棉花的重要害蟲,而玉米則可以吸引棉鈴蟲。另外,我們還看見一片綠油油的水稻田。水稻種植在兵團並不常見,畢竟這裡是缺水地域。種植水稻主要是為了改良土壤,防治棉花病害。大多數時間,這裡種植的是棉花,幾年之後為了改良土壤,才種植一茬水稻。這可以保證棉田質量,又能維護生態。
  兵團第一師黨委宣傳部新聞宣傳科科長劉春陽告訴我們,兵團從創立以來就在不斷引進推廣高新技術,並根據本地的特色進一步改良。在這一過程中,先進科技與傳統智慧逐漸融匯貫通,碰撞出新的火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u87vuhg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