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後,地方紀委變“重”了,但重的是威,是紀委聚焦主業辦案獲得的認可,不是權。縣級紀委的權力是在規範而非擴大。
  反腐高壓下的縣鄉紀委
  文_本刊記者 徐浩程
  10月,“談話室”的裝修和改造,占據了張嚴大部分時間。
  他是一名縣紀委辦公室主任。“我們原來也有‘談話室’,很簡單,就是一間空的辦公室。”但今年,他們所在市級紀委,要求每個縣都要按標準建立專門的“談話室”。
  “一些大縣要求建2到3個,我們縣比較小,只需要建1個。”張嚴稱。
  這基本上是今年全國大部分縣級紀委都在開展的一項工作。
  北京市紀委就要求,各地要專門設立至少3個規範化的“談話室”。廣西南寧市興寧區的“談話室”則全部經過“軟包”特殊處理,配備了監控設備系統和專門的指揮間等。
  在張嚴看來,這是為了“突出案件查辦,提升辦案水平,確保安全文明辦案”。
  十八大之後,不斷刷新的落馬高官數據,足以體現中央紀委對腐敗“零容忍”的決心,高壓反腐正在成為中國政治的“新常態”。這給縣級紀委帶來的影響與變化,不亞於2009年縣紀委擴編、擴權,“談話室”只是冰山一角。
  “辦案有新突破”
  去年初,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提出,“當前反腐要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以此為指導思想,2013年以來,縣級紀委查辦案件的增長幅度,基本上達到了兩位數。
  2013年,廣元市旺蒼縣紀委的成績單是:全年共立案74件,同比提升34%。其中,涉及科級幹部案件10件,移送司法機關4人。該市的蒼溪縣,今年上半年受理信訪舉報680件,增長259.8%;立案53件,增長47.2%。
  尤其是一些先期完成機構改革的縣級紀委,隨著辦案力量的增強,查案有了新突破。
  張嚴稱,他年前就接手市紀委交辦的一個案子,查處一名副鎮長。順藤摸瓜,越查越大,不僅該鎮的鎮長、其他幾個副鎮長均涉案,縣交通局局長也牽涉進來。“算是我們這幾年辦得比較好的一個案子。”
  此前,曾有縣級紀委官員抱怨說,不僅鄉鎮紀委辦案能力亟待提高,就是縣級紀委也很久沒有如此高強度的辦過案子了。“我們辦過一個貪污案,案情比較簡單,但缺少部分證據。軟磨硬泡,當事人就是不交代。最後只有按程序交給檢察院。到檢察院後,他當晚就交代了。”
  考慮到這點,記者採訪的數個地市紀委都加強了對縣紀委辦案的指導。“有些案件我們直接介入,成績算他們的。”一名分管案件的市紀委常委告訴記者。
  指導之外,市級紀委也加強了對縣鄉紀委的管理,對辦案不力的縣鄉紀委書記出台更嚴厲的約談。
  作為中央紀委查辦腐敗案件體制機制改革的試點之一,今年廣州市在試點中根據自身實際,加強了對基層辦案力度的指導力度,分別約談了今年以來“零辦案”的紀委書記。成都市紀委也規定,長期辦案工作進展不大的區縣紀委書記將被市紀委約談。
  與過去辦案相比,一名縣紀委多年從事辦案的幹部稱,現在直接打招呼、說情的少了,“黨委政府對這塊工作更支持,資源配置不成問題”。該縣年終績效考核170分總分中,黨風廉政建設占了26分,在所有項目中最高。
  不過,上述幹部也承認,如今“暗地裡的施壓和‘使絆子’的比原來多,讓你看不見、摸不著,憋屈得慌,辦案的壓力更大。”
  轉了怎麼監督?
  “三轉”是紀檢監察機關的一次深刻變革,縣級紀委的職權隨之規範。
  “現在我們不再是‘十處打鑼十處在’,更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監督執紀問責主業上了。”廣元市劍閣縣紀委一名工作人員稱。今年,他們對2011年以來參與的議事協調機構進行全面清理,從逢會必到的58個議事協調機構精簡到23個,精簡率達60%。
  有縣紀委幹部稱,他往年僅執法監察和專項項目檢查就多達二、三十項。
  但部分縣鄉紀委也有一些擔心與困惑,尤其是如何做到“監督的再監督,檢查的再檢查”?
  “過去參與那麼多協調機構,確實有‘當擋箭牌’的嫌疑,起不到監督作用。現在不參與了,地位超脫了,卻不知情,怎麼辦?”一名縣紀委書記告訴記者,“有人調侃說,我們現在是守株待兔,等案來。”
  對此,有些縣級紀委試圖發動群眾的力量來監督。“試行下來,效果沒有預期的好。如果與自己的利益沒有直接關係,一些老百姓就不夠熱心,怕惹事。”上述紀委書記稱。
  張嚴所在縣紀委的做法是:首先通過監察局長參加政府各種會議,瞭解政府最近的重點工作;接下來,根據重點工作制定監督重點。他們的原則是“既不能包辦代替,也不能甩手不管”。
  最近該縣的“小金庫”專項治理行動剛結束。如果在以往,這可能又要紀委牽頭。“今年,我們就退出清查小組,推薦財政局牽頭。財政局需要什麼人或者單位配合,只要提出來,我們都幫忙協調。對於財政局,我們只有一個要求,要對最後的檢查報告‘簽字背書’。他們簽字背書後,我們再來抽查。”
  “這就不一樣了。如果抽查發現牽頭單位沒有發現的問題,就要問責牽頭單位。”張嚴稱,在清理“小金庫”行動中,該縣財政局一直不願“簽字背書”。“最後,把報告修改了三次,才願簽字。”
  分寸的把握
  反腐高壓下,地方紀委逐漸有為亦有位,大多數人都支持鼓勵,也有不好的“苗頭”值得註意。
  在採訪中,一名市紀委書記主動談到這點,稱“我們這裡就有縣紀委書記被孤立的苗頭。有些事情不讓他們知道,有些活動不讓參加。”
  一名縣紀委幹部說,“案子辦多了,遭嫉恨。”於是一些污名化的傳言出現。“有官員就私下傳謠說,我們紀委的幹部,又插手什麼工程項目了。”
  就此,上述專家稱,這時候尤其需要地方紀委加強自身建設,嚴格按照黨紀監督問責。
  採訪中,一名縣紀委書記告訴記者,年初該縣一名副科級幹部結婚,按照要求提前申報了,只請了親戚朋友,也沒有“藉機斂財”的現象,但是因為“超出了規定桌數5桌,我們對他給予處理。”
  雖然此後有一些非議,“認為我們矯枉過正。但我明確說,這是嚴格按照規定進行的問責,沒有‘過頭’”。
  上述縣紀委書記稱,他們執紀問責的標準就是“首先看有沒有明文規定。如果沒有明文規定就看上面有沒有類似案例。如果都沒有的話,就征求上級紀委的意見,處理前找當事人來‘談心’,說明情況。”
  客觀上,黨紀和法律不一樣,各地把握起來也不一致,但反腐治標需要加強執紀能力,而且“嚴格”處理帶來的社會效果,比失之於寬要好得多。
  這需要得到更多官員的認同和理解。
  瞭望新聞周刊報道稱,青海個別地方的紀委雖然從大量的黨政機關議事和協調機構中脫離出來,但紀委的組織保障事實上也隨之削弱。在基層組織、機構改革中,紀委成了理當退出、率先“開刀”裁減的部門,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重視,增強基層紀委職能很可能會成為空話。
  “這算是地方紀委的一些困擾吧,怎麼解決,我也沒有想好。”上述市紀委書記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u87vuhg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